![]() |
「兒童文學翻譯面面觀」系列講座以梳理兒童文學的發展史為起點,由黃筱茵老師深入探討成人對「兒童觀」見解的演變過程,並逐步引入兒童文學翻譯的基本概念。講座內容由淺入深,首先介紹兒童文學的歷史背景,分析從過去到現在,成人如何塑造和改變對兒童的理解,以及這些變化如何影響兒童文學的創作。接著,黃老師探討了兒童文學翻譯的基本概念,討論翻譯過程中的挑戰與策略。
在談論經典兒童文學時,巫維珍老師分享了書籍編輯過程中的細節和技巧,重點介紹了如何平衡編輯工作與本地讀者市場的需求。巫老師還分享了簽書的實際操作和市場考量之間的關係,並邀請學員思考他們所感受到的兒童文學和人物角色的具體模樣,幫助學員深入理解兒童文學中的細節和多樣貌。
同時,張淑瓊老師對臺灣圖畫書市場進行了全面觀察,介紹了圖畫書發展的關鍵時期,並以實例闡述她對繪本翻譯技巧的獨特見解,從中提煉出有效的推廣策略。她還分享了參加國內外大小書展活動的經驗,並分析了市場數據,提供了關於讀者偏好和市場趨勢的詳細資訊。
尉遲秀老師和黃筱茵老師兩位資深繪本譯者深入分享了翻譯工作中的難點和心得,特別是在處理諺語、狀聲詞和韻腳翻譯時的挑戰。他們透過分享具代表性的例子,指導學員如何有效處理這些翻譯難題,提升他們對繪本翻譯工作的理解。他們解釋了如何在保持原文韻味的同時,確保翻譯作品能夠自然流暢地符合目標語言的文化和語境。這些深入的分析和實例展示了翻譯過程中的細緻工作,幫助學員掌握更高水平的翻譯技巧。
周彥彤老師在分享翻譯書的製作過程中,指出儘管這項工作表面上看似簡單,但實際上每個細節都至關重要。她強調,翻譯書籍的成功不僅取決於譯者的語言能力,還依賴於譯者與編輯之間的密切合作。這種合作關係必須建立在充分地討論、協商,以及彼此信任的穩固基礎上,才能確保最終的書稿既符合原意,又能夠符合目標讀者的需求。周老師的分享不僅讓人了解翻譯書籍製作的複雜,也突顯了團隊合作在此過程中的關鍵角色。
張東君老師則分享了創作過程中的靈感來源及寫作的心路歷程,揭示了她如何在創作過程中與編輯溝通。在創作的過程中,她與編輯的密切合作成為了至關重要的一環,雙方的交流與回饋對最終成品的完成起到了關鍵作用。這些經驗不僅展示了創作的艱難,也突顯了作者與出版社之間深厚的聯繫,使學員們對創作的全貌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
講者深入的分享能幫助學員未來的文字工作者更好地準備和應對他們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學員也更全面理解兒童文學文字工作的各個方面,並獲得寶貴的實踐經驗和見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