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臺灣人文學研究

研究計畫群
首頁 navigate_next 研究計畫群 navigate_next 相關文獻與資源
計畫成果
跨文化翻譯暑期密集課程:現代中國下的翻譯史
2024/07/24

1.    課程概述

本次暑期課程旨在探討、梳理翻譯在中國、新加坡和香港建國時期扮演的角色及其深遠影響。關老師身為領域專家,結合豐富的學術背景和教學經驗,將課程設計得深入淺出,引導學生從歷史的角度探索翻譯在外交和國情塑造中的重要性。

 

2. 上課內容

2.1 課程設計和架構

課程首先聚焦於翻譯與建國之間的密切關係,從1800年代現代中國的翻譯史開始,深入爬梳贊助、人物和政策之間的脈絡,並介紹傳教士和漢學譯者在當時的地位。課程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翻譯在全球華人建國時期的地位,並以新加坡和香港兩地為例加以闡釋。

 

2.2 教學方式和學習方法

關老師透過實例分析和與生活緊密相關的例子,使得課程內容不僅豐富,而且易於理解。課堂上,關老師經常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並從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課題。此外,她也樂於與學生交流,並經常在課後繼續與學生討論課程內容。

 

3.  參與學生及學習成果

3.1 學生組成

參與本次課程的學生共11人,其中包括4位碩士生和7位大學生。這些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背景,僅有1位學生來自翻譯碩士學程,其餘皆為外系學生,如法律所、機械系、政治系,及生傳發展系。

 

3.2 學習成果

學生在課程中展現了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深入的思考能力。在口頭報告環節,每位學生有15分鐘發表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題目提案。發表後,關老師引導全班學生進行詳細討論和提問,並提出對提案的見解和建議。此外,學生們也根據口頭報告的內容,撰寫期末書面報告,進一步擴展他們的研究內容。

 

4. 觀察與評估

4.1 教學效果評估

課程內容豐富多彩,關老師的授課方式生動易懂,深受學生喜愛。學生們積極參與討論,提出了許多新穎的觀點和問題,關老師也適時調整教學步調和內容深度,並提供相關資料和引導,鼓勵學生進一步探索感興趣的議題。

 

4.2 學生回饋

根據學生的回饋,他們對課程主題充滿了好奇心和學習熱忱,皆認為這段時間收獲豐富。特別是對於正在進行研究的學生來說,課程不僅滿足了他們的求知慾,還對他們未來的論文撰寫有所幫助。有學生提出是第一次修外系的課,原先擔心無法跟上,但在課程結束後,大方地與老師分享學習心得。關老師肯定班上學生的努力,表示從學生的報告和討論中獲得了許多有趣的觀點和啟發,也覺得收穫滿滿。

 

綜上所述,本次暑期課程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術專業,還增強了他們的研究能力和專業素養。透過深入的學術探討和豐富的案例分析,學生們不僅理解了翻譯在國際間的重要性,還開啟了對於文化和歷史背景更深層次的理解,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學術交流和專業成長。